大合作 大供销 大繁荣 乡村振兴生产发展趋势 ——以耿马自治县为例4
乡村网云南讯(通讯员 曾定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后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就是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是乡村振兴“20字方针”,明确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为“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现阶段农村发展落后,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收入低直接导致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村子自然就演变成“空心村”。唯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耿马自治县把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92万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42个(其中1个为综合性合作社),既高质量完成了全县脱贫攻坚任务,又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起好了步,开好了头,而且探索出了乡村振兴生产发展的基本模式,那就是大合作、大供销、大繁荣。也只有大合作、大供销才能搞活“三农”,搞活了“三农”,才能实现多方共赢大繁荣的美好愿景。 大合作,最大限度整合三农资源 一直以来,我国三农发展存在多方面短板,三农资源零星、分散、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农民生产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市场导向,估着干、跟风干现象十分突出,往往造成了某种农产品在某个时段相当丰富但却没有销路,农民辛苦劳动、农产品丰收,农民不但不赚钱反而会出现亏本现象,而且会做得越多亏得越多。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每年中央都要在年初召开农村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国家鼓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此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用以指导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要最大限度聚集、整合三农资源,补齐三农发展短板,进行规模化生产和销售,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有效破解三农发展瓶颈。耿马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三农工作会议精神,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的尝试,有成功,有失败,经过多年的摸索,探索出了解决三农短板、实现乡村振兴的生产基本模式,即“合作联社(松散型)+专业合作社(紧密型)+金融机构+农户”的模式。 大合作,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条件。大合作,能够有效破解三农服务中的一些敏感问题,最大限度整合三农资源,有效解决三农资源零星、分散、量少、质弱、没有市场竞争力,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的困难和问题,进而进行规模化生产,解决农产品出路及议价话语权问题。 临沧市耿马普惠三农服务专业合作社创新合作社发展方式,采取“合作联社+庄园+金融机构+农户”的发展方式,即合作联社为社员发展提供技术和市场支持,小额信贷公司为合作社和社员筹集资金,发展庄园经济,满足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这种新模式不仅有效避免了很多合作社单一环节、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规范以及融资困难等问题,也是从单一合作社向综合性合作社发展转变的探索和创新。 合作联社主要负责指导协调下属各专业合作社依法依规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提供种苗;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产品;提供成员所需的贮藏服务;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为成员提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组织生产,完成合作联社下达的生产任务、要求生产的农产品品种及数量。 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吸收、发展成员。入社社员则以承包的土地、林地、农业机械、工艺技术、资金等入股,入股后这些资产不改变性质,仍然属社员所有,只是经营权为合作社所有,社员按入股的比例按规定进行分红。 用这种模式,半年多时间,临沧市耿马普惠三农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了涉及茶叶、橡胶生产的勐撒镇、耿马镇、孟定镇、勐简乡、四排山乡的10个专业合作社;报名入社社员5000多户,入社资产近5亿元。如此大合作,合作联社则可以支配大量的生产要素,根据资产的特点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并把要生产的品种、数量和完成时限作为任务下达给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则按合作联社下达的指标组织生产,拿出合格的产品和达到要求的数量则可。社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承包经营(某一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或几种产品生产的一部分)或为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承包者打工,领取承包所得的报酬或领取工资(打工费)。 大供销,彻底解决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 没有订单,农户就不知道要种什么。即使跟风生产,面对一种新品种,种子的进货渠道、新品种的生产技术、销售渠道,农户都是陌生的。这是风险的一方面。即使跟风生产成功了,往往又会造成某种产品在某个时段的数量过多,市场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低而且没有销路,农户就没有效益,甚至亏本。这是另一方面的风险。 而加入专业合作社,大供销就使农民种的困惑和销的担忧迎刃而解。专业合作社接受了合作联社种的任务,就解决了农户“种什么”的问题。“怎么种呢?”合作联社就可以帮农户进货种子,提供种植技术培训,提供必要的肥料和农药等生产资料。因为专业合作社接受的是合作联社种的订单任务,农户只要交出合格的产品和足够的数量就行,不存在“销”的问题,市场销售则是合作联社的事情。 耿马县孟定佳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11月21日,主要由张小旺、李方向等9个人发起,社员15人,通过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成员306人。耿马县孟定佳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社员统一标准进行生产,现已发展蔬菜种植基地1080余亩,主要种植无筋豆、辣椒、茄子、冬瓜和南瓜等各类果蔬,销售市场以北京、西安、新疆等省外为主。辐射带动孟定镇、勐简乡两个乡镇5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发展果蔬种植业,为全县发展蔬菜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奠定了坚实基础。 耿马县孟定佳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技术依托耿马县农业局植保站、种植科以及高薪聘请山东寿光的有丰富蔬菜种植经验的技术员指导并参与管理。该社近年来共引进新品种20多个,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前主要做好优质蔬菜种子的引进推广。特别是第一家引进了园茄试种成功,带动了大户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产中,积极聘请专家做好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请有关专家和农技人员举办农技知识讲座5期,田间技术指导50多人次,向农户印发技术资料2000多份,接受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农户达500多人次。产后,主要做好蔬菜产品的流通销售服务。 大繁荣,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 合作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实施大合作、大供销,破解了三农发展瓶颈,农产品顺畅供销,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企业(合作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金融机构降低了信贷风险,保障了农户增收,达到了多方共赢大繁荣的局面。 合作联社(松散型)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建立的,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紧密型)一般以村和村民小组为基础建立的,合作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村民小组集体经济也就必然随之发展壮大。 单以脱贫攻坚工作来说,耿马自治县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万元以下有4个,增加2至5万元的有17个,增加5万元以上的有4个。 耿马县勐撒芒见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资产总额80万元,2016年资产总额90万元。 耿马旺盛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五个统一”模式:统一供应种苗、统一规范种植、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农特品牌、统一市场销售,有序组织生产,解决农户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目前,产品远销昆明、贵阳、重庆、广州等地,价格和市场都比较稳定,确保参与的社员和贫困户稳定增收。合作社注重聘用困难群众,为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使合作社内贫困人口通过合作入股领“分红”、流转土地收“租金”、就近务工挣“薪金”。目前,合作社聘请人员中有本地农民260人,其中贫困户148人(含季节工),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6280元。 通联: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曾定光 邮编:677500 电话:18288395438 |